第四百八十八章 军衔制-《元末称雄》
第(1/3)页
清晨,张定边从营帐之中走了出来。
“军帅!”营门两名肩膀上带着铜制甲片的亲卫士卒见他走出,便也不由立马低下了自己的头,对着他到了一声好。
而见此,素来对帐下士卒十分亲近的张定边,便也不由习惯的拍了拍这两人的肩膀。
不过等他拍到两人肩上那铜制的小甲片时,却是不由愣了愣,然后看向了自己肩膀的那枚纯金打造的甲片。
这是前不久,也就是那名江浙使者汪广洋离开半个月后,他们的大王所下达的一项全新的制度。
这被他们扛在肩膀上的小甲片,被他们的大王叫做肩章。
而随着这肩章一起出台的,便就是他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一种全新制度——军衔制。
即将全军将士,由上到下分为九等。为上将、中将、少将;上校,中校,少校;上士,中士,下士。其中,上三等的“将”佩戴纯金肩章;中三等的“校”则佩戴纯银肩章;下三等的“士”则佩戴铜制肩章。
而除此之外,肩章上则还以五角星的多寡,来详细区分上中下之间的区别。
所以这般一来,军中最底层的什伍等长官,便也不由在肩膀上佩戴上了铜制的一星肩章,即为下士。而以此类推,统帅三十人的排长,军衔往往便就是中士;统帅百人的队正,军衔便就是上士。
而像他张定边这样,统帅五师之众,领军一万五千人的军帅,军衔便也就是一星少将了。
“少将”说实话,对于这样一个称谓,张定边有些不喜欢。因为这样的称呼,总感觉是在称呼一个初次领兵的毛头小子。所以,他倒是挺想将自己在军衔上的称呼变成上将的。
可一想到整个楚军之中,被自家大王授予三星上将军衔的,就只有西川平章郭羽和赣省平章赵威时,这等看起来尚且有些好高骛远的想法,便也就不由暂时被张定边压在了心底。
但该说不说,当这种军衔制被在全军之中推行开来以后,却确实是受到了底层士卒们的极大欢迎,使其一下子便就取代了曾经的武散官制。
武散官制和军衔制十分的相似,即散官品级与职官品级相互对应,无实际职官便就是有品而无权。
可不同的是,武散官只授予有官职者,即最低也要是领兵三十人的从九品排长。而相对而言,军衔的台阶就要低得多,甚至只要是作战勇猛有斩首在身的“普通士卒”,就同样可以得到下士的军衔。
且更让底层士卒为之欢喜的是,他们得到军衔之后的好处,也与散官那种只是单纯的增加一些微末稀少的可怜俸禄不一样。
得到军衔,哪怕仅仅只是一个下士,那么从此之后,这个人便也就享有了免役的特权。
要知道,生活在古代的百姓,只要你不是官吏并且没有功名在身,那么你就必须要向国家交税纳赋,并且还要服徭役。
其中,“交税纳赋”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是什么意思。而至于“服徭役”,说白了,其实也就是为国家免费打工。
对于徭役制度,唐律中就有着十分明确的规定,即每丁每年有义务要为国家服役二十天,其中如果出现闰月,那么服役的天数便就要增加两天。如果在本年中,政府增加服役天数,那么最多不可以超过一个月。
如果增加的服役天数到了二十五天,那么就不能将服役的百姓外调;到了一个月,那么服役的百姓便就将会享有减免税赋的优惠。
这样的制度,是不是乍一看,还显得十分人性化。
可如果你真的觉得这服役制度人性化,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。
有道是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。
朝廷规定,增加的服役天数达到或超过二十五天,才不可以将服役百姓外调。那么这句话反过来就是说,只要增加的服役天数不超过二十五天,那么政府就不需要对百姓负一丁点责任。
故而在地方上,官吏们便就会以二十四天作为期限,来剥削百姓。
而更加可气的是,服役的日子,并不是从你接到朝廷命令离开家的那天算起,而是从你到达目的地之后的那天开始算起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