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5章武安君李牧(求订阅)-《始皇帝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  东郡的蒙武军,折损大约是六万人,李牧折损两万多人。

      战损比较之下,赵军折损六万多人,秦军折损八万五千多人。

      看着双方的战损数据,赵政叹息一声,有些理解何为“一将功成万骨枯”。

      这次出征当中,秦军折损巨大,主要是两个原因,一个是秦军主要是攻城战为主,秦卒要不断爬梯子攻击,可赵军却是居高临下射击,秦军的损失自然很大;一个就是李牧善于打运动战,突袭战,歼灭战,重创了蒙武大军。

      若不是蒙恬救援及时,可能十万秦军尽数被消灭。

      而且看着战报,赵政有侥幸之福

      李牧对于战场的嗅觉,战场机会的捕捉,战术的应用等等,到燎峰造极的地步。

      李牧用兵水平之高,堪称是白起。

      在漫长的历史上,也只有寥寥数人可以媲美。

      至于在当今,蒙恬,蒙武、杨瑞和、王翦等人,都是比逊色一筹。

      蒙武在遭遇李牧突袭,能保存一半的军力,没有被围歼,这不是无能,而是指挥上算是不错了。

      “李牧很厉害,只可惜赵国国力不足,大厦将倾,独木难支!”

      看着竹简,赵政叹息道。

      有些为李牧惋惜。

      白起成就了秦国,可秦国也成就了白起。

      因为白起能打仗,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,攻占的无数的城池和领土;可同时秦国庞大的国力,敢于苦战的秦卒,也为白起提供了发挥才华的舞台。

      这是秦国的幸运,也是白起的幸运。

      若是白起到了魏国,韩国,齐国,赵国等,可能依旧是战绩优秀,却不会像现在这样耀眼。

      李牧就是运气差了很多,他所在的赵国是一个衰落的赵国,国力不如人,粮食储备不如人,人口数量不如人,军队武器不如人,各个方面不如秦国,极大的制约了李牧的才华。

      李牧纵然是及才华出众,也无法挽救赵国的命运。

      秦赵两国巨大的国力差距,不是区区一个英明的君王,厉害的将领可以弥补的。

      赵国国力太弱,李牧纵然能打仗,也会陷入败仗打不起,胜战也打不起。

      败仗打不起,赵国只要经历一场大的败仗,就是面临亡国的危险。

      至于胜战打不起,主要是每次胜利都会折损召赵军的一部分兵力,长期下去赵国国力耗尽而亡。

      就如这次大战,战损比较之下,赵军折损六万多人,秦军折损八万五千多人。

      总体而言,赵军胜利了。

      可这样的胜战,赵军连续打五次,就是折损三十万大军,赵军就会陷入兵力匮乏而亡国;可秦军家底厚实,这样的败仗连续打五次,也不会动摇秦国的根基,反而会拖死赵军。

      这次战大战,战术上赵国胜利了,可战略上秦国胜利了。

      “蒙武要奖励,要大大的奖励!”

      赵政思索着,这也是为何要让蒙武提升一级爵位。

      政治需要,这是一个原因。

      打败仗的将领,还是有用处的。

      ……

      就在咸阳城,在大肆庆祝的时刻。

      在邯郸城,也在大肆的庆祝,庆祝邺城大捷。

      在邺城之战当中,赵佾、李牧等人率领赵军,歼灭秦军十万之多,导致秦军元气大伤,秦军损失巨大之后,只能从邺城退兵而去。

      赵国上下在欢呼着,在庆祝着。

      不久之后,李牧更是被册封为武安君。

      在宫殿当中,李牧推辞道:“这次,我赵军折损巨大,臣才略一般,比不上白起,如何能当得起武安君之名!就大王,莫要赐予武安之名!”

      赵王却是笑道:“秦军战斗力如何?”

      李牧道:“我已经攻破秦军营寨,可秦军还是坚固而强大,咬不动,啃不动,陷入夹生饭当中,陷入极为狼狈的局面当郑最后也只能无奈撤离而去,这一战算是击溃战,而不是歼灭战!”

      赵王却道:“强国强大,赵国弱,赵国需要一个武安君鼓舞人心,凝聚人心,如此秦国才有一线生机。至于名号配不配,我配得上,就是配得上。”

      李牧无奈,道:“臣知之!”

      赵王道:“武安,武安,有此武将,国乃安康!李牧呀,赵国的未来,就是交给你了!”

      李牧点头道。

      稍后,浩大的典礼就是开始了。

      赵国的史官,在书册上写到:“赵王偃四年,秦伐我,李牧将赵入邺,大破之,斩首十万。秦人惧而退。盖功,李牧为武安君。”

    
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